close

這幾年台灣的下雨量和河川瞬間流量均大幅增加,望著大雨後河川內滾滾洪流,挾帶著大量的泥沙往下游流去。等大水過去後,這些泥沙都沉積在河床上。使得下一次洪水再來時,就會漫過河堤,或者摧毀橋樑、河邊公路。嚴重的造成大範圍的水災。看著政府每年花費鉅資修橋、建公路和堤防。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?

我在想治理河川主要是要挖深河床,讓大水能夠回歸河道,就不會造成災害。但是目前台灣河川從上游到下游多年來累積的砂石量有幾百億立方,估計可供台灣建築業幾十年使用。要挖除這些淤積砂石,費用是天文數字也不是我們能夠負擔。看起來,台灣的治水工程好像是無解,於是有些政府人員開始宣揚撤離、放棄受災地區。最近的是要放棄廬山溫泉區,要求整個盧山遷村到埔里。台灣難道向水患投降嗎?

我倒有個建議,讓洪水替我們挖泥砂、搬運泥沙到台灣海峽,順便替我們填海造陸,取得重要的土地資源。方法是很簡單的構想:

1. 我們觀察現在的河川洪水兇猛的流過,水面似乎波濤洶湧,其實河底的水流是水平移動,並沒有向下的流量,要洪水挖深河床,必須讓河水有向下流量,才能產生切割河床的力量,然後利用水平流動的河水把河沙帶到下游。如此逐段逐段可把河沙帶到出海口,在外海造成沙洲,久而久之會產生新陸地。

2. 我的建議是請水利工程師設計一種混凝土多面體,上面的結構可以把流過的河水轉向下方流動,如此可把河床上的泥沙沖起來,然後用河水把挖起妮砂帶向下游。這種多面體大約三公尺立方,重約 5 - 10 噸。當河水衝擊時,此多面體還可向下游滾動,如此可一路沖擊河床,就像無數的挖土機在替我們挖砂。

3. 可從河川中游開始把幾十個此種多面體拋入河川,一路切削河川,等到移動到河水流量降低後,此多面體就會留在較下游河床上,工程單位就可回收後再往較上游拋入河床,如此就可不斷挖深河床。

4. 碰到河川中的橋墩,可以在上游五百公尺內以機械挖砂維護即可。

5. 這個構想來自消坡塊的設計,四面體的消坡塊可以消化波浪的沖刷力量。我們也可以設計可以轉變水流方向、又可以滾動的多面體挖砂塊。

至於此多面體的結構設計,可以由水利工程師設計、測試,我想開始實施後五年內,台灣的水患就可大幅降低危害的程度。而且所費不多,等五年後,離 921 地震已經快20年,震鬆的山區土層也將穩定下來。如此大水沖下來的泥沙減少,下游又有挖砂塊在努力挖砂,十年後將會出現住在山區是一種享受的情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vaBuster 的頭像
    VivaBuster

    VivaBuster的部落格

    VivaBu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